(通讯员:张华)“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鸵鸟长什么样,现在天天与这些大家伙打交道,没想到它竟然让我找到了致富的新途径。”10月21日,回龙圩镇朱家观村村民卢克明看着自家养殖的鸵鸟,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据了解,今年34岁的卢克明一家5口,因缺少技术,只能通过种地来维持生活,因此早在2013年就被评定为贫困户。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一项项优惠政策的稳步推进,让卢克明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他通过小额贷款大力发展柑桔产业,经过政府科技员的技术指导,在2016年实现脱贫,但是这并没有让他停下继续致富的步伐。今年6月底,卢克明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鸵鸟养殖技术简单、成本低。在多次了解和询问后,他以每只600元的价格购买了40只鸵鸟苗进行养殖。
在卢克明的鸵鸟养殖园内,笔者见到了数十只“大长腿、大眼睛、长睫毛”鸵鸟圈养在围场里,它们神情呆萌地东张西望,看到有人来就非常兴奋。“鸵鸟浑身上下可都是宝,鸵鸟肉、鸵鸟蛋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鸵鸟油具有保健功效,蛋壳可以制成工艺品,鸵鸟的羽毛、鸵鸟皮等可以回收利用。”卢克明介绍,鸵鸟适应性强,食物来源广泛,养殖成本不高,很适合养殖,发展前景也广阔。
经过几个月的养殖,卢克明的鸵鸟养殖技术长进不少,顺利地摸清了鸵鸟的习性。“鸵鸟一般10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到时候一只鸵鸟体重能长到200-300斤,售卖时价格可达到50元/斤,预计年收益在20万元左右。”卢克明高兴地算着这笔经济账。
“这两年国家搞乡村振兴,政策好、扶持项目多,了解相关政策之后我就有了特色养殖的打算,目前养殖基地总占地总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既种柑桔又养鸵鸟。”卢克明介绍说,表示下一步将探索新型现代化养殖方式,坚持提质增量扩面的发展方向,力争明年底存栏量达100只,打造“规模+产业”的鸵鸟养殖园,带领有意愿的乡亲一起养殖鸵鸟,共同分享养殖鸵鸟带来的甜头,推动村民收入多样化,以此带动周边村民走向小康路。
近年来,朱家观村严格落实区党委管委和镇党委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相关指示精神,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立足实际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群众转变发展思路,以柑桔产业为基础,在促进增收的同时,走出另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让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为建设新时代回龙圩增添朱家观村力量。
来源:回龙圩新闻网
作者:张华
编辑:李世峰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